公 告
点击数:834发布于:2022-05-23 15:12:38 来源: 中国民主同盟邯郸市委员会
2022年4月8日,随着邯郸市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这座三千年古城按下了“暂停键”,整个市区实行封控管理。面对疫情,有这样一对夫妻不惧艰险,一个奋战在一线,一个服务在社区,他们是民盟科技支部盟员刘楠和她的丈夫贺华程。
4月8日早晨4点,一阵电话铃声将这对夫妻从睡梦中惊醒——叫刘楠马上到社区院组织抗疫活动。自早晨走后,刘楠又是组织人员,又是准备核酸采集物资,一直到深夜12点还没回家。而居住在印染厂家属院的丈夫贺华程,看到家属院老人较多、志愿者较少时,他让居家的大儿子照看小儿子,自己主动到社区备案,穿上红马甲,成为一名“红爸爸”志愿者。
“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和爸爸回家来?”小儿子哭着闹着要找爸爸妈妈。“实在管不了,你快回家来吧!”“我们不能出门,你和妈妈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和弟弟在家等你们早点回来。”这是大儿子的渴盼与叮咛。听到孩子们的话语,刘楠夫妻再也忍不住,涌出泪水,孩子的懂事让两人不禁破防。
自此,他们夫妻二人在不同社区各自忙碌,工作时间上的交叉使得一人刚忙完回来、另一人还在工作的情况经常出现。“老婆,你一定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中午饭我已经做好了,你回来后热一下就行了,别忘了一会回来哄哄孩子。”这是夫妻俩每天早上4点多最简单的交流,然后悄悄的奔赴抗疫一线。
“大妈,来把嘴张一下,采下核酸”,“白妈妈”对着患病卧床阿姨轻声说道。作为带队人,刘楠负责展南社区核酸采集的各项工作,她需要每天凌晨4点30分到达社区进行核酸采集准备,还要为居家隔离者和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采集,晚上还要具体落实核酸采集人员的衣、食、行、转等事项,要加急准备出第二天核酸采集医疗物资……
服务于印染厂社区的“红爸爸”,每天起早贪黑逐楼、逐门、逐户推进“地毯式”排查,由于社区老年人多,工作往往具体而又繁琐。社区7号楼有一位张阿姨,与儿女被分别封控在不同小区,家里必备物品的缺乏让孩子们非常着急,于是,女儿打电话向社区求助,请求帮忙给老人定米面油和蔬菜包。接到电话后,志愿者立即赶往张阿姨家,加急处理,“爱心物资”被及时送到老人手里。第二天,社区意外地收到了张阿姨儿女的致谢信息,感谢大家的热心帮助,这让每个人心头暖洋洋的。
像他们这样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是爸爸、是妈妈、是儿子、是女儿,他们身后也有一双双担忧、期盼的眼睛,如果没有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不可能这么义无反顾的投入其中。也有对孩子的愧疚,但作为这个国家的“神经末梢”,他们选择了社会责任与担当;也有对危险的恐惧,但作为医者,他们没有避险,选择了逆向前行,为群众筑起坚固的防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