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告
点击数:822发布于:2022-05-23 15:05:48 来源: 中国民主同盟邯郸市委员会
4月25日,盟员宋现彬应邀走进邯郸音乐广播特别节目《红旗时间》,讲述光影的故事。
宋现彬,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华社、光明图片、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邯郸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民盟邯郸市摄影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惊艳珠峰美景 决心学习摄影
我接触摄影是机缘巧合。那时候参加户外旅行,因为爱好摄影,所以背包旅行的时候总带着相机。2012年第一次去尼泊尔,我约了两名驴友一块走EBC大环线,这条线号称“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到达了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南坡后,我被眼前的美景惊艳到,但是受制于当时的拍摄水平,没拍出好的作品,下山的路上就暗下决心回去好好地学习摄影技术。
技术日渐精进 认识更加深刻
2014年,我加入了邯郸市摄影家协会,跟随协会里的老领导、老同志学习,与此同时,还先后五次去三门峡中国摄影家培训中心学习。2020年,加入中国摄影协会,同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摄影专业学习。通过不断系统的学习摄影理论知识,我深刻的认识到摄影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追求,更具有强大的记录功能,我们应该用影像记录时代,聚焦人民;用影像记录当下,宣传家乡。
在家拍外出拍 拍出获奖作品
2021年疫情的时候,我们都被要求居家,我就只能在家拍一拍孩子。后来疫情好转,可以走出去,我便拍摄了一些志愿者、交警、医护人员等照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年2月27日下大雪,交警却仍在岗位上,非常感人,于是我便用相机记录了下来。下雪那天,我的注意力完全在这些执勤的工作人员、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员身上,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冷。我还喜欢拍太行山的景色,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太行美景,把家乡宣传出去。
在专业中生长 在寻常中扩张
对于摄影的感悟,宋现彬这样说:人是善于遗忘的,影像是最好的记录和启示。摄影作为新兴的视觉媒介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演进和传播之后,至今已经形成了独立、成熟的语言体系。不管是哪一类艺术,要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就需要提高摄影人的视觉素养、文化沉淀和理论支撑。所谓的视觉素养就是摄影人的眼光,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独到的认识,以及将这种认识准确的捕捉并呈现到画面中的能力;文化沉淀就是我们需要从社会学、美学、建筑学等各个领域中去汲取营养,与摄影相融合。
如今,随着新媒体的介入,摄影原有的定义、边界、功能已经被扩大和改写,“摄影”这个词儿已经不是一种框定,而是变成了一种开放的可能性。最简单的现象就是我们日常都会去用手机拍照,这个时候摄影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审美或是一个所谓的图像的意义了,更多的是一种当代的新的语言符号。广义上讲,现在不是所有人拍照片就一定是想成为摄影艺术家,摄影已经是一种人际关系,一种社会关系的构建和表达。